電商進村:如何打通農產品網絡銷售渠道
電商進農村的首要任務,是暢通農產品的網絡銷售渠道,解決農村長期存在的賣難問題。近年來進入農村的電商企業雖然不少,但真正從事農產品網絡銷售的寥寥無幾,大都是做工業品下鄉方面的工作,究其原因,除了利益的考量之外,更主要的是電商企業缺乏農產品網絡銷售的經驗。 建議從以下四個方面突破: 在戰略層面上,電商企業要借助農村中介組織的作用,而不是孤軍奮戰 規?;?、標準化、品牌化是農產品上網銷售最基本的前提條件。這些靠一個外來的電商企業是難以完成的,農村中介組織恰恰是電商企業的一個很好的依靠對象與合作伙伴。 我國農業生產和流通的最大特點就是分散經營、分散銷售,許多電商企業進入農村后無所適從,而這些問題的解決,農村中介組織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。 他們了解農民、農產品及農村市場,并且有長期從事農產品的生產、加工、流通等方面的經驗。因此,從事農產品網絡銷售的電商企業,要主動與這些專業化的農村中介組織進行不同形式的合作,將它們的優勢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。如此,農產品網絡銷售工作就有了根基,電商企業在農村就有了根據地。 02 在戰術層面上,電商企業要先從一兩種農產品開始做起,而不是多多益善 電商企業做農產品網絡銷售的正確做法,應該先從一兩種有規模、有特色、有基礎、有一定知名度的農產品開始。如果這一兩種農產品搞成功了,積累了經驗,再在更大的范圍、向更多的農產品進軍也不遲。 而且,聚焦在一兩種農產品上,不但有利于提高農產品的競爭力,更有利于提高電商企業的競爭力。因為一旦這一兩種農產品做成功了,電商企業就會在這一兩種農產品所在的區域里站住了腳,就會得到當地政府和廣大農民的高度信任。 這種高度的信任,其實就是電商企業對某一兩種農產品經營的基本壟斷,就是企業和企業所經營的農產品競爭力的提高。而且一個電商企業在某一個地方成功了,其影響力就會產生發散效應,就會遠遠地超越出這個區域,其他地方的政府和農民就會主動找上門來,請電商企業去做他們那里的農產品網絡銷售工作。 03 在實操層面上,電商企業要全產業鏈地深度介入進去,而不是淺嘗輒止 一些涉足農產品網絡銷售工作的電商企業之所以不成功,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介入得不夠深入。長此以往會讓農民對電商企業產生了信任危機,電商企業在農村也難以長期立足。 所謂深度地介入,就是在農產品生產和流通的各個環節,企業都要全產業鏈地參與進來。從開始的引導生產,到后來的干預生產,直至最后把自己也變為一個真正的農業企業,親自從事農業生產和流通。 只有這樣,才能做到對生產和流通每一環節的真正把控,才能確保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,才可以放心大膽地去培育、打造、包裝、宣傳、推介這個品牌。只有做到了這些,電商企業才有資格去做農產品的網絡銷售工作,農產品才能從好產品變為好商品,從好商品變為好網品,從好網品變為好品牌。 04 在開拓市場層面上,電商企業要突破行政區劃的限制,而不是局限在一個區域
目前,電商企業開拓農村市場的普遍做法,就是一個縣一個縣地向前推進,然后,由一個縣再向其他縣進行滲透,逐步去擴大自己的市場范圍,這是開拓市場的一般規律。
但做農產品網絡銷售工作卻是一個例外,不能局限在某一個很小的區域內。因為,省、市、縣、鄉、村這樣的行政區劃都是人為劃定的,而農產品適合在哪里生長,不是按照行政區劃來的,而是自然規律使然,是跨行政區域的。
因此,電商企業要順應自然規律,按照農產品的自然生長帶和農作物的經濟帶,跨區域去做農產品網絡銷售工作。
按照這樣的思路去打通農產品網絡銷售的渠道,有利于實現農產品規?;?,產生規模效益,將企業做大做強。
有利于實現農產品的品牌化,提高知名度。
有利于實現農產品的公平競爭,電商企業將所有同質的農產品都匯集到一個統一的品牌之下,由一個電商企業負責這個產品的產前、產中、產后的統一管理和網上銷售,那么,周邊各個縣之間同質競爭和惡性競爭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。